今儿个,我来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——研究模式植物。我也不知道啥是模式植物,听着这名字还挺高大上的,后来一查才知道,原来就是那些生长周期短、基因组小的植物。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,这模式植物到底有啥用?网上搜搜,发现这里头学问还真不少。最常见的模式生物有:逆转录病毒,大肠杆菌,酵母,秀丽线虫,果蝇,斑马鱼,小鼠等等,模式植物也有不少。看到“果蝇”,我想起来,上学那会儿做遗传实验,动物实验用的就是果蝇,那植物实验用的是啥来着? 经过我的一番调查,发现植物实验里头最常用的竟然是一种叫“拟南芥”的植物。这名字听着还挺文雅的,但实际上它跟咱们平时吃的油菜、萝卜、卷心菜都是亲戚,都属于十字花科。我细细地读读,它的拉丁名叫做Arabidopsis thaliana,又被叫做阿拉伯草,鼠耳芥等。 
为啥这拟南芥这么受欢迎?我总结一下,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: 它的生命周期特别短,从种子到成熟植株,也就6-8周的时间,这对于做实验来说简直太方便。这拟南芥的花瓣特别有意思,4片花瓣,排列成一个十字形,跟白菜花似的。然后我就突发奇想,要不我也种点拟南芥试试?说干就干,我先去买点种子,然后找个小花盆,装上土,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撒进去,浇上水,放在阳台上晒太阳。每天我都给它们浇水,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。 
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,心里还真挺有成就感的。从一颗小小的种子,慢慢地发芽,长出叶子,开出小花,结出种子,这整个过程真是太神奇。这些拟南芥长得可好,也算是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实验,观察这种模式植物的生长,以后做植物实验,也算是心里有谱。 通过这回种拟南芥的经历,我对模式植物有更深的解,也体会到生命的神奇。以后有机会,我还想研究研究其他的模式植物,探索更多植物的奥秘。 一些记录 我把这回从头到尾研究到拟南芥再到种植拟南芥的过程都记录下来,并把电子版保存在电脑,纸质版保存在抽屉里,希望以后对自己或者其他人能够有所帮助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大家喜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