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“陶汰”这事儿。这词儿,说白,不就是把不好的给扔,留下好的嘛我最近,就好好实践一把。 我这脑子里也是一团麻。团队里人不少,可干活儿的就那么几个。你说这咋整?跟人唠嗑,听人说啥“选、用、育、留”,忒复杂!我就琢磨着,先从“扔”开始。 我先动手把团队里每个人的活儿都捋一遍。这不捋不知道,一捋吓一跳!有些人,一天到晚磨洋工,活儿都堆在那儿不动弹;有些人,能力是真不行,教八百遍还是错;还有些人,整天就知道抱怨,负能量爆棚! 
具体咋做的? 我做个表格,把每个人的工作量、完成质量、工作态度啥的都记上。这一记,谁好谁坏,一目然。 先看工作量。那些活儿总是完不成,或者拖拖拉拉的,直接标红。再看完成质量。错漏百出,返工好几次的,也标红。看工作态度。那些整天抱怨、不配合的,还是标红。
拿着这个表格,我找到每个人单独谈话。跟他们摆事实,讲道理。表现好的,咱得夸,得鼓励;表现不好的,咱也得直说,不能惯着。 光说不行,还得给他们机会。我定个期限,让那些表现不好的人改进。这期间,我盯着他们,看他们有没有变化。 
期限到,我再评估一遍。真有改进的,咱就留下,继续观察;那些没啥变化的,或者更糟的,那就只能说拜拜。虽然这么做有点儿不近人情,可为整个团队我也只能狠下心。 你还别说,这“陶汰”一圈,效果还真不错。 
留下来的这些人,干劲儿更足,效率也提高不少。 
整个团队的氛围也变好,少那些抱怨和负能量,大家干起活来也更顺心。 
这“陶汰”的过程,真挺熬人的。可熬过去之后,你会发现,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 就像大浪淘沙,淘去那些不合适的,留下的才是真金! 所以说,这事不是什么冰冷的字眼,而是咱实实在在要去做,去做一定有效果的事。这回实践,我是觉得真不赖!
|